淺談語文核心素養(yǎng)及其培養(yǎng)
一、 核心素養(yǎng)與語文核心素養(yǎng)的關系
什么叫“素養(yǎng)”?素,可以理解為本色、本質;養(yǎng),可以理解為修養(yǎng)、教養(yǎng)、培養(yǎng)。素,側重先天的內在遺傳,個性特征,性格傾向;養(yǎng),側重后天的外在教育、文化熏陶、生命歷練?!八仞B(yǎng)”,就是指個體在遺傳基因的物質基礎上,受后天教育、培養(yǎng)而獲得的能力和修養(yǎng)。
什么叫“核心素養(yǎng)”?這是一個嶄新的概念,首次出現(xiàn)在教育部印發(fā)的《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》中,“核心素養(yǎng)”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、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?!昂诵乃仞B(yǎng)”是指學生應具備的、適應終身發(fā)展和社會發(fā)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。綜合表現(xiàn)為九大素養(yǎng),即:“社會責任、國家認同、國際理解,人文底蘊、科學精神、審美情趣,身心健康、學會學習、實踐創(chuàng)新”。
什么是“語文核心素養(yǎng)”?《高中語文課程標準》把“語文核心素養(yǎng)”分解為四個維度:語言能力、思維能力、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(yǎng)。我認為所謂“核心素養(yǎng)”一定是最基礎、最主要、最本質的素養(yǎng),它是具有生長力的素養(yǎng),是種子素養(yǎng)?;谶@樣的認識,我認為“語文核心素養(yǎng)”可提煉為語言能力和人文修養(yǎng)。
二、 語文核心素養(yǎng)的內涵是什么?
人文修養(yǎng)包含三個維度: 其一為情感、態(tài)度、價值觀??匆粋€人語文核心素養(yǎng),首先要看他(她)喜不喜歡語文,對語文有沒有興趣。有了興趣,有了愛好,他(她)就會樂此不疲,其樂無窮。錢理群先生說過:“興趣使人優(yōu)秀,任務只能讓人合格。”冰心先生說:“有了愛就有了一切?!庇辛藧?,就有了動力,就有了樂趣,就有了時間,就有了積淀,就有了底蘊,就有了生長,就有了成就……
其二為審美情趣。審美情趣,是審美主體欣賞、鑒別、評判美丑的特殊能力,包含審美知覺力、感受力、想象力、判斷力和創(chuàng)造力?!皭勖乐?,人皆有之”??墒裁词敲?,卻見仁見智。在語文教育中培養(yǎng)學生的審美情趣,首先要讓學生分辨什么是美,什么是丑?不能以怪為美、以奇為美、以俗為美,更不能以丑為美。那什么是美呢?我以為“真”是美。真善美,真是前提,如果失去真實、真誠、真理,美就沒有了基礎。一切假的東西都不是美的!“假作真時真亦假?!碑斀裆鐣儇浄簽E,假唱為榮,以假充真,假話連篇,怎么得了?真是底線,是美的保證。善也是美。一切善舉皆為美行!善良是美德,培養(yǎng)一個善良的公民,勝過一百個高分數(shù)的“精致的利己主義”,我們要為學生點滴的善行點贊,同情弱者,公平正義,見義勇為,懷有惻隱之心,不獻媚,有風骨的好人都是美好之人。
其三為文化底蘊。一位具有語文核心素養(yǎng)的人,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。文化底蘊是個大概念,就語文學科來說,所謂文化底蘊,就是一個人對古今中外一切經(jīng)典文化的積累程度。作為一名語文人需要什么文化底蘊呢?
需要經(jīng)典詩詞的底蘊。中國是詩的國度,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,是詩歌養(yǎng)育了中華民族??鬃釉唬骸安蛔x詩,無以言?!薄霸娙伲谎砸员沃?,思無邪。”“小子何莫學夫詩?詩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群,可以怨;邇之事父,遠之事君;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?!痹娊?,讓人溫柔敦厚,讓人文質彬彬,讓人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。讀詩使人靈秀,讀詩長大的人內心靈動,外在秀美。一個氣質高雅、溫柔敦厚的人群組成的民族,是多么優(yōu)秀的民族啊!
需要文學名著的底蘊。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,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?!段饔斡洝放囵B(yǎng)孩子無限的想象力,“可上九天攬月,可下五洋捉鱉”,天馬行空,騰云駕霧,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。既可三頭六臂,也可長生不老;既可飛行三界,又可暢游龍宮;少年奇妙的想象力就在一部《西游記》中被熊熊點燃?!端疂G傳》培養(yǎng)了學生公平俠義精神,“路見不平一聲吼,該出手時就出手?!薄度龂萘x》為學生們塑造了一位智慧化身的諸葛亮,無數(shù)少年讀了《三國演義》后夢想自己成為“羽扇綸巾”的孔明,神機妙算,決勝千里?!都t樓夢》更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,一部《紅樓夢》說盡了人間百態(tài),它既是中華文化學,也是人性學;既是愛情小說,也是人情學;既含建筑學,也含服飾學、烹飪學、醫(yī)藥學、詩詞學……
三、 培養(yǎng)核心素養(yǎng)的一般路徑有哪些?
1. 重視閱讀
閱讀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,在日常教學中怎么重視閱讀呢?
第一,要重視課內閱讀。課內閱讀首先是指教科書閱讀。教科書是編者精心選編,大多文質兼美,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潛心閱讀,細心品味,化人為己。
第二,要重視課外閱讀?!墩n標》指出:“要重視培養(yǎng)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,擴大閱讀面,增加閱讀量,提高閱讀品味。提倡少做題,多讀書,好讀書,讀好書,讀整本的書?!敝車较壬凇都偃缥沂钦Z文教師》一文中指出:“假如我是語文教師,我只讓學生做兩件事,一件是讓學生大量閱讀,養(yǎng)成每天讀書的習慣。另一件是讓學生養(yǎng)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?!币粋€讀的習慣,一個寫的習慣,這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牛鼻子。
第三,要重視個性化閱讀?!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。”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閱讀趣味與傾向。女孩好美文,男孩好科幻,幼年好童話、神話,少年好現(xiàn)實偵探。我們應鼓勵學生不同的閱讀趣味,不要阻止,不要扼殺,在鼓勵中,在欣賞中,逐步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,培養(yǎng)多方面的閱讀興趣。即使學生的閱讀興趣比較狹窄,也應尊重和鼓勵。
2. 重視積累
荀子曾說“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。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。積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備焉?!狈e累是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方法。閱讀本也是不斷積累,但我這里強調的閱讀積累更多的是指經(jīng)典詩文的積累,是指背誦的積累。朱自清先生曾經(jīng)說過:我寧愿背下一部詩集,而不愿泛泛地閱讀一百部詩集。因為泛泛看過的詩集終究是人家的,而背下的詩集則成為自己的了。我打個比方,看過的文章,就如在飯店看過的美食,僅僅飽眼福而已,而背下的詩文,就如吃下的美食,會變成你精神的營養(yǎng),滋養(yǎng)你終身。
3. 重視思考
孔子曰: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?!钡牵v觀當下語文課堂,假問題、淺思考、不思考現(xiàn)象,比比皆是。好的課堂,重要的評價標準,就是有效思維的長度,有價值思維的厚度,深度思維的力度。
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有效思維,深度思考,給學生智力以挑戰(zhàn)呢?
其一,讓學生跳一跳摘到“桃子”?!疤惶?,就是讓學生要經(jīng)過思考,經(jīng)過努力,經(jīng)過探索,經(jīng)過碰撞,甚至經(jīng)過挫折之后才能達到。要避免學生在書上能找到現(xiàn)成答案,更要避免學生不假思索就能脫口而出。例如李白《贈汪倫》一詩,如果問“從哪里看出汪倫對李白的友情深厚?”這就是淺問題,學生不思考就能回答: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?!比绻麊枺骸盀槭裁赐魝愒绮凰?,遲不送,偏偏等到李白坐上船要走時,才趕來相送?”這就是真問題,有思考價值的問題,學生必須聯(lián)系倆人關系,展開豐富的想象,才能做出答案。
其二,不給學生唯一的答案。語文學科不同于理科學科,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,如果強調統(tǒng)一的標準答案,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,禁錮了學生的思想。語文答案不是用“對”“錯”來評價的,而是用“好”與“不好”來衡量的。例如用“孫行者”做上聯(lián),要學生答出它的下聯(lián)。學生可以答“唐三藏”,可以答“胡適之”,也可以答“祖沖之”,都是對的答案。但相比較而言“祖沖之”對得更工整,更恰當,因此就更為優(yōu)秀。如果把學生思維打開,讓每位學生都說出與眾不同的答案,那學生的創(chuàng)新思維火花就會熠熠生輝。
4. 重視表達
課前三分鐘演講,小小故事會,讓學生在小組和班級內大聲發(fā)表自己的觀點,評選班級發(fā)言明星等,都是培養(yǎng)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。
書面表達能力更應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。培養(yǎng)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途徑很多,方法也很多,而最為有效、廣大一線教師最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讀寫結合。譬如,學習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》,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練寫環(huán)境描寫。學習對聯(lián),可以讓學生在對對子的語文實踐中品詞煉句,學習對仗手法的運用。學習《林黛玉進賈府》一文,可讓學生學習王熙鳳、林黛玉、賈寶玉三位人物的衣著、神情和動作描寫,同時練習細節(jié)描寫。一課一練,選準讀寫結合點,學生學習一課,練習一課,定能一步一個臺階,走進書面表達的廳堂,習得表達的真諦。